受訪者:心內話臉書社團創辦人 葉柏岑
愛滋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常遭遇許多挑戰,有需多心聲覺得無處傾訴、沒人理解,因此在網路上有一個由愛滋感染者、社工、醫護人員、專業人士等共同組成的秘密社團陪伴在旁,讓感染者朋友不再害怕擔心或感到孤立無援,彼此有一個互助培力的平台,「你不是一個人」理念,是社團創辦者葉柏岑努力想實踐的。為i篩檢特別訪問葉柏岑,讓大家聽見感染者的心內話。
葉柏岑分享:「我很年輕就接觸這個議題,因為看到好友感染的恐懼與壓力,他不知道如何訴說,也不敢治療,最後因為延誤就醫遺憾逝世,而興起經營病友社團的念頭。」私密社團成立近8年,目前累積超過八百位病友。透過創立網路社群,自己跟社群夥伴除了分享相關資訊、陪伴就醫、進行權益申訴外,針對病友提出的問題進行自由交流,鼓勵彼此練習說出自己壓力與恐懼,藉由團體工作的訴說與回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定期舉辦各類線下活動、講座、工作坊,希望創造出讓彼此互助與培力的平台,不再害怕挑戰。
在做感染者互助培力的工作經驗中,發現社會大眾對愛滋以及感染者充滿了許多的誤解與歧視,讓感染者對於回歸社會有很深的焦慮,故開創了一個公開的臉書粉絲專頁心內話,透過收集、彙整朋友們在社團內分享的心情及故事,期待幫助民眾更理解、同理愛滋議題與感染者面貌,也開啟感染者與社會的對話。練習說出心內話,訴說就是一個無限可能的開始。
生活對感染者而言充滿挑戰
外界長期對愛滋的誤解與歧視,讓感染者在生活上會遭遇許多的困難與挑戰,這些歧視、壓力進一步內化長期影響心理健康。葉柏岑分享,感染者較常遇到的問題,主要為心理、醫療、法律、照護等四個面向。
- 心理方面,因內化的歧視,導致許多感染者自我懷疑、害怕將病毒感染給別人、不相信自己可以與其他人建立關係,因此孤立無援、長期背負沉重心理壓力;也害怕感染者身分曝光,被他人排斥、歧視,難擺脫長期的陰影,不敢卸下心中的防線。
- 醫療方面,目前健保使用雲端藥歷,在插入健保卡的同時,醫療院所就可以看到感染者過去的所有藥物紀錄。雖然方便醫療人員全面掌握民眾的健康狀況,但也導致感染者日常就醫時,如看牙醫、需要手術的治療時,遭遇拒診的情況,感染者常常只能依賴愛滋個管師,轉介友善的醫療團隊。但也因為目前友善團隊不足,如遭遇像牙痛即時需求,或因老化所衍生的龐大醫療需求,在醫療上皆無法獲得平等對待。
- 法律方面,目前法律規範感染者在發生性行為時必須告知感染的身份,否則就可能面臨法律責任,雖然現在科學證據已經證明當病毒量測不到,就不具感染力(U=U),法規刑罰約束(甚至恐嚇),反而讓「可能的」感染者因懼怕刑罰相繩而拒絕篩檢/病毒檢測,延誤治療的機會;甚至被他人作為恐嚇感染者、控制感染者的籌碼,讓感染者恐備受許多身心煎熬,無形中讓還在適應感染身份的感染者,無法以慢性病的角度來照顧自己,開始將疾病的原罪與歧視內化到心中,不敢與其他人建立關係。
- 照護方面:隨著愛滋藥物治療成效良好,感染人口逐年增加,以及存活人口邁入老年,愛滋感染者的安置、安養及照護需求逐漸浮現,在尋求老年長期照護時,往往因愛滋身分遭照護機構拒收。
面對困難與挑戰時,要為自己站出來
當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到這些挑戰時,該怎麼辦呢?葉柏岑建議:「一定要記得為自己發聲!」葉柏岑分享協助處理的一個案例:A先生因為身體不適去指定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在看過病例後詢問A是否為HIV感染者,即使A已經使眼色請醫師不要再提,但醫師還是不斷的強調這是他的工作,這也意外讓A的伴侶知道他的感染身份。
後續葉柏岑建議A先生蒐集好證據,同時也向愛滋個管師說明狀況,後來該院招開了討論會議,對於愛滋感染者就醫也有了新的制度與規定。A先生對自己的權利發聲與爭取,創造出一個更友善的就醫環境。葉柏岑進一步分享,過去許多感染者遇到這類的問題時,只能自己默默憤怒、難過,認為自己沒辦法、也不該向外尋求協助,擔心會造成醫病之間的衝突。但唯有為勇敢自己發聲,問題才會被發現、才有改善的機會、讓他人不再遭遇同樣的問題。
扭轉錯誤認知,創造友善環境
若要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葉柏岑認為可以朝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 社會大眾對愛滋仍有許多錯誤的觀念與歧視,在教育與建立正確知識的路上,我們仍需要持續努力。
- 因為患病與來自社會壓力與創傷,所以需要建立更完善心理資源,讓病人可以能有足夠資源調適自己。
- 目前現行的法律仍是以罰責為主,希望未來法律能朝向鼓勵民眾就醫的方向改進,才能真正幫助愛滋預防與治療。
註:本篇文章僅分享受訪者經驗與觀點,<為i篩檢>未以任何形式介入或意圖介入心內話成員之招募、領導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