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從一把藥到一顆藥 汙名卻仍揮之不去—洪健清醫師、張藍心管理師

2020-09-02

 

        三十年前,台大醫院舊院區中央走廊出現首個「愛滋隔離病房」,為照顧這名國外的愛滋感染者,醫療人員無不全副武裝,瀰漫一股肅殺氣氛。眼前這般大動作不禁讓當時仍為實習生的洪健清醫師大感好奇,希望能進一步與這個被大家避而遠之的患者聊上幾句。洪醫師沒有穿著隔離衣、帶了杯咖啡便進到隔離病房,透過這杯咖啡開啟了兩人的對話,也開啟了洪醫師對愛滋防治的熱忱,轉眼洪醫師已成為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從事愛滋工作超過二十年。

二十年來,從一把藥到一顆藥 汙名卻仍揮之不去

        回顧過去二十多年,洪醫師經歷了愛滋治療藥物的進步,從最初患者需每天服用20幾顆藥物,每四小時吃一次。到今日,依據醫囑感染者只需每天服用一顆藥物,便能穩定控制病情,大幅降低藥物帶來的不便與折磨。

        然而,「承受這些不便,是患者咎由自取」不少民眾面對愛滋感染者,經常出現「活該」一詞,洪醫師強調這樣的說法不僅對治療沒有幫助,更可能造成疫情擴大。舉例來說:

l   感染者可能因輿論壓力,讓他/她不敢就醫、擔心藥袋被人發現而延宕服藥時間等,進而影響病毒量控制;

l   明知自己有感染風險的民眾,卻因社會認為這疾病不名譽,導致他/她不願接受愛滋篩檢、也不敢跟身旁任何人提起,因此延遲診斷及就醫;

l   認定自己完全沒有感染風險的民眾,卻忽視了,其實只要性行為中沒有全程戴套都可能感染。

上述情況都可能加劇愛滋疫情。

 

「全程戴套」值得被鼓勵 那其他預防方式呢?

        汙名對愛滋的妨礙不僅限於治療,連預防也經常受阻。隨著社會風氣開放,到便利商店購買保險套,即使仍有民眾會臉紅心跳,但毋須擔心被指指點點,甚至身旁親友也會鼓勵性行為時戴套才安全。但是,一樣是可以有效預防愛滋病毒感染,那「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呢?

        台大醫院匿篩管理師 張藍心分享第一線的觀察,這一兩年來,前來篩檢的民眾對PrEP的認識從不到五成,成長到近八成民眾都聽過,證明宣導已有不錯的成效。然而,因為接受過篩檢,這些民眾對愛滋防治的了解可能就高於平均,可預期一般大眾對PrEP仍相當陌生,甚至對這個預防藥物產生誤解,誤以為是私生活亂的人才需要。事實上,只要未全程使用保險套、都有感染愛滋的風險,而依據醫囑服用PrEP,可降低九成以上愛滋感染風險(僅限於預防愛滋病毒感染)PrEP用於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就跟保險套可以預防性病一樣意思,值得被鼓勵。

篩檢是防治的入口卻也是瓶頸 通過了才能終結愛滋

 

        最後,綜觀愛滋防治二三十年,「揮去汙名」與「起身行動」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當民眾願意多了解愛滋、揮去汙名,將有更多人願意起身接受篩檢;接受篩檢的人增加、也能藉由諮詢過程更認識愛滋,去除迷思。反之,則會是個惡性循環。如洪醫師及藍心所說,篩檢是愛滋防治的入口,進入愛滋篩檢才能讓未被感染的民眾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及如何持續保持陰性。讓已經感染愛滋的民眾及早就醫、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維持健康和保有以往的生活品質。這樣免費又能獲得新知的檢查,何樂而不為? 

臺大醫院匿名篩檢預約方式:(篩檢全程匿名,無須掛號及攜帶健保卡。)

1.      先撥打電話,進行預約。請撥打0978-195-151 02-2312-345667552

2.      確定時段後,上匿名諮詢網填寫線上風險評估,並記下代碼,便可於約定時間內前往篩檢。

 

關於PrEP,疾管署於20189月中旬提供PrEP補助計畫,

詳情請見:最新疾管署PrEP補助計畫 預防愛滋靠自己

 

出發諮詢前也可先做個PrEP自評表

READ MORE

看更多文章

愛滋預防

專訪系列1|網黃的性與健康:健身單親爸「荒」

在台灣,仍有不少民眾將「性」視為判斷個人品性的標準之一,而性行為,是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因此有許多感染者被貼上「生活很亂」的標籤。

愛滋預防

【文章分享】從過去向前看,愛滋治療的未來趨勢/感染誌

從過去愛滋治療談起,那些「我們」一起經歷的甘苦。
過去服用抗病毒藥物的經驗,可能對於未來的治療與服藥造成影響,我們從感染者阿橙過去對治療藥物過敏的經歷看起,與王建淳醫師聊聊,感染者在過去治療中常見的問題。同時深入醫病在診間中,對於新藥出現時的溝通問題,了解醫師評估藥物副作用對生活的影響,與何時需要換藥的可能性有哪些。<節錄自原文>

愛滋預防

【文章分享】曝光如勞資對立 感染者思維「X教授→萬磁王」盼平等對待/ETToday

台灣現今愛滋資源與醫療技術大幅進步,但汙名化標籤仍未完全去除,讓多數感染者在求醫、進入職場或和親朋好友聊天時,選擇隱藏自己的「新身分」。感染者大熊(化名)坦言,社會不友善的態度相當直接,也曾被身邊朋友惡意散播消息攻擊,使得他的想法逐漸變得憤世嫉俗,拿電影角色來比喻,就好像是從X教授變成萬磁王,「期盼未來環境能有更多一點友善,讓愛滋回歸一般疾病,每個疾病都要一視同仁看待。」<節錄自原文>

MAP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