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數據顯示,愛滋感染者中男同志比例確實較高,但如何減少感染,才是社會大眾需要關注的焦點。許多人常常將男同志與多重性伴侶、使用娛樂性藥物等負面的觀感連結,然而,防疫的第一步是拋開這些成見,從一切的源頭開始探究。亦即「為何男同志會成為現在的高風險族群?」事實真是如此嗎?難道身為男同志,天生感染風險就比較高?
當大家都是少數 彼此緊密連結的小圈圈就產生了
昆明防治中心護理主任莊苹認為,台灣的平等教育並沒有做得很好。男同志感染者較多的成因可能歸咎於「大環境的壓力」。從小性別教育不正確,如老師教導小朋友同志是不正常的,小朋友便淺移默化受這樣的影響。何謂不正常?事實上同志只因身為少數,便被冠上了不正常的稱號、背負社會所賦予的壓力。
成長過程中,同志可能被外界排擠,因而感受自己在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現在的網路發達,網路便成為同志尋找歸屬感的地方。當人群開始聚集,隨之而來的是屬於這個團體的次文化。就醫學角度而言,男性生理需求普遍較強,當雙方都是男性且同被社會禮教所打壓,叛逆心態便升起,在自己的生態圈中發展出一套規則。對此,莊主任進一步分享:「我曾聽過一句話『在男同志文化中,打炮=Say hello』。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下,性伴侶不只一個的狀況因而產生,感染愛滋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面對愛滋與同志的錯誤聯想,並非一兩個動作便可解決,莊主任認為要解決的是整個大環境施加在同志身上的壓力。不管是從防疫的立場還是其他人權的角度來看,同志結婚的權利、被平等對待的權利,都應該被重視。
有風險的是「行為」 不是「族群」!
回歸愛滋議題,以愛滋防疫的觀點來看,莊主任強調政府宣導時應避開「同志就是高風險族群」這種說法。有感染風險的應是「行為」而非「族群」。當政府宣導重點放在哪,就容易讓非宣導重點的群眾覺得與自己無關。例如前幾年靜脈毒癮愛滋宣導時,沒有施打藥物的男同志便會覺得愛滋跟自己沒有關係。因此,政府宣導的對象應為全民,而不是主打某某族群。
莊主任話說到此,難掩激動心情:「愛滋不過是眾多傳染病的其中一種,異性戀不戴保險套也有機會感染愛滋。同志戴保險套的比例還比異性戀高呢!」
確實因社會環境壓力,男同志比異性戀更注重愛滋預防。從延遲診斷率(通報時已發病)來看,男同志所佔比例逐年下降,這代表他們都知道發生危險性行為會有感染風險,因此定期來篩檢保護彼此。而異性戀的延遲診斷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每三個感染者就有兩個延遲就醫!異性戀相較於同性戀,對於感染風險的意識很低,甚至有些時常無套的異性戀,根本不覺得自己有可能感染愛滋。
最後,莊主任鼓勵不管身為異性戀、同性戀或其他性傾向,篩檢都很重要!勇於跨出這一步,才能保護自己及伴侶。
昆明防治中心〈當我們同在一起同志健康中心〉匿篩預約電話:02-2370-3738
預約專線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09:00~12:00、13:00~17:00。
延伸閱讀:
昆明防治中心個管師小白的故事─殺死的不是病毒
感染者與家人的互動─反歧視–終止因無知帶來的歧視
我與伴侶與愛滋─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三年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