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愛滋篩檢不能被視為一種福利?─莊苹主任

2020-09-02

不是只有男男性行為者才需要注意愛滋感染風險,只要發生過不安全性行為,都會有風險,異性戀也是一樣。若異性戀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單一性伴侶也認為性伴侶是安全的,就不去篩檢,延遲診斷率自然很高。」針對異性戀居高不下的延遲診斷率,昆明防治中心護理主任莊苹如此表示。

 

全面篩檢到底好不好?

 

目前台灣在愛滋防治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篩檢率偏低。截至2017年底,台灣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所訂下的90-90-90目標,已達到:79-87-90。後兩個數字已接近甚至達到標準知情的感染者中有87%已開始接受HAART (高效能抗反錄病毒製劑)治療;接受治療的感染者中己有90%成功的抑制體內的病毒。而第一個數字,代表僅有79%的感染者知道自己已感染,明顯離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若不知自己已感染,很可能等到發病後才就醫,在治療上相對辛苦;也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對於目前篩檢率偏低的狀況,莊主任表示各界都希望用最快的方法將剩餘的21%找出來。莊主任分享,她的老師曾經說過,「如果愛滋篩檢被規範為全民篩檢,我們就能在同一時間點,迅速有效地把不知情的感染者找出來」。台灣現在有兩個愛滋普測,一個是兵役體檢,另一個則是孕婦體檢。然而兩者皆非定期篩檢,效果仍有侷限。

 

 

莊主任分享中國愛滋防治的方式進醫院動手術前都會進行愛滋篩檢,若檢測出愛滋感染者,就移送至愛滋感染者專門的醫院治療。莊主任雖不贊同這種作法,但也表示此作法的確達到了大規模愛滋篩檢的目的。除了降低病發後的醫治成本,也大幅減少無法追蹤的個案,是有效的政策。

 

莊主任隨後也表示在推行愛滋預防的政策上,總是會遇到困境,不推行全面篩檢是考慮民眾對愛滋的排斥感。卻也造成普遍大眾忽略愛滋感染風險、鮮少會主動進醫院篩檢。

 

對於誰需要做篩檢,莊主任坦言,她認為只要有過性行為的人都需要。畢竟要每個人做到一生中的每一次性行為都有正確戴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把愛滋篩檢變成一種福利?

 

至於台灣該如何推廣篩檢呢?莊主任舉了疾管署公費施打疫苗的例子。每年十月,疾管局都會推動公費流感疫苗施打計畫,限定某些條件的民眾可以免費施打。如此一來,符合免費資格的民眾便會趁著機會趕緊施打疫苗,因此疫苗施打率很不錯。反觀,推行愛滋篩檢時標語都是「有不安全性行為就要篩檢」、「沒戴套就要篩檢」。容易造成民眾感覺自己做錯了某些事才需要篩檢,可能影響其篩檢意願。

 

對此,莊主任建議:「為提升民眾篩檢意願,應讓篩檢成為一種福利,積極宣導篩檢的便利性及『有性行為就應該篩檢』的觀念」

 

 

下一步,用不同管道對不同族群談篩檢

 

隨著時代變遷,莊主任本以為這個世代不像過往如此反同,沒想到反同公投連署還是很快到達門檻,顯然社會上仍有一群相對保守的民眾,經常認為「愛滋是同性戀的病,我們怎麼可以讓他們結婚!?」。顯示這些群眾徹底劃清自己與愛滋的關係。「或許這群人才是我們的高風險族群」,莊主任大笑。回歸正題,莊主任認為要宣導愛滋防治,至少得找到說服這一類群眾的方式。這也是政策制定者長期的目標,期盼能了解不同族群所在乎的點,進而想出合適的方式進行宣導。

 

當然,鋪天蓋地的宣導也是觸及每一位民眾的有效方式,然而資源有限是最大的問題。莊主任曾建議疾管署使用當年SARS蔓延時覆蓋各種媒體管道的宣傳方式推動愛滋防治,然而愛滋是慢性病,需長期溝通的疾病不能這樣處理。最後,莊主任表示:「要如何溝通、如何宣導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挑戰,即便過程有些障礙,我們仍相信不斷嘗試及努力,終究能找出辦法。」

 

 

i篩檢小編:「宣導愛滋防治,平民如我們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宣傳。帶著親朋好友一起去篩檢吧!」

 

昆明防治中心〈當我們同在一起同志健康中心〉匿篩預約電話:02-2370-3738

預約專線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09:00~12:0013:00~17:00

 

 

延伸閱讀:

昆明防治中心個管師小白的故事殺死的不是病毒

感染者與家人的互動反歧視終止因無知帶來的歧視

 

我與伴侶與愛滋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三年後記

 

 

 

 

READ MORE

看更多文章

愛滋預防

專訪系列1|網黃的性與健康:健身單親爸「荒」

在台灣,仍有不少民眾將「性」視為判斷個人品性的標準之一,而性行為,是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因此有許多感染者被貼上「生活很亂」的標籤。

愛滋預防

【文章分享】從過去向前看,愛滋治療的未來趨勢/感染誌

從過去愛滋治療談起,那些「我們」一起經歷的甘苦。
過去服用抗病毒藥物的經驗,可能對於未來的治療與服藥造成影響,我們從感染者阿橙過去對治療藥物過敏的經歷看起,與王建淳醫師聊聊,感染者在過去治療中常見的問題。同時深入醫病在診間中,對於新藥出現時的溝通問題,了解醫師評估藥物副作用對生活的影響,與何時需要換藥的可能性有哪些。<節錄自原文>

愛滋預防

【文章分享】曝光如勞資對立 感染者思維「X教授→萬磁王」盼平等對待/ETToday

台灣現今愛滋資源與醫療技術大幅進步,但汙名化標籤仍未完全去除,讓多數感染者在求醫、進入職場或和親朋好友聊天時,選擇隱藏自己的「新身分」。感染者大熊(化名)坦言,社會不友善的態度相當直接,也曾被身邊朋友惡意散播消息攻擊,使得他的想法逐漸變得憤世嫉俗,拿電影角色來比喻,就好像是從X教授變成萬磁王,「期盼未來環境能有更多一點友善,讓愛滋回歸一般疾病,每個疾病都要一視同仁看待。」<節錄自原文>

MAP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