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HIV是病毒,HIV感染者出現發病狀況後才稱AIDS愛滋病患者。愛滋病早已不像過去大家認為的絕症。現在我們常說「治療即預防」,透過篩檢及早知道病情,在臨床試驗上,感染者透過抗反轉錄病毒療法控制病毒量後,能有效預防性伴侶感染HIV
口交、親吻、共同生活都不是愛滋病主要傳染途徑。不管你是幫別人口交、或是別人幫你口交,單次口交行為感染HIV機率極低。HIV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性行為、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HIV病毒比你想像中的脆弱...
HIV病毒感染後,不會立刻發病,也有一段時間檢驗技術無法檢測,但這段時間都是具有感染力,風險行為後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空窗期:感染HIV病毒後至可被檢查出來的時間。 ● 潛伏期:感染HIV病毒後,到發病的時間。...
隨醫藥進步,愛滋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已與常人無異,一樣也有年長、需要他人照護的需求。雖然目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四條規定,機構不得以感染愛滋為唯一理由拒絕感染者申請入住,但實際上,當感染者尋求長照支持時仍時常會碰壁受阻。
愛滋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常遭遇許多挑戰,有需多心聲覺得無處傾訴、沒人理解。以「你不是一個人」為理念,建立一個有社工、醫護人員、專業人士等共同組成的秘密社團,讓感染者朋友不再害怕擔心或感到孤立無援,是葉柏岑努力想實踐的。
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感染者也同樣可以做到。對於女性來說亦是如此,不要因為社會的期待與偏見限制自己,在關係中要多愛自己。
懷愛協會 李夢萍主任:「我現在想不到任何事情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感染者做不到的」
愛滋個管師一路陪伴,成為感染者最堅強的後盾,期盼感染者相信醫學,相信自己,人生不因愛滋而受限。
自1981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感染者至今近40年的時間,醫療已經大幅進步,現今藥物已經可以有效抑制愛滋病毒,感染者的健康狀況與生活與常人無異。但為什麼社會大眾卻對愛滋仍存有許多的歧視與偏見,首先你需要先了解愛滋這40年來的歷史。
1980年代 愛滋病發現之初
1981 年,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出現了5位年輕人都罕見地感染肺囊蟲肺炎,其中甚至有2人死亡。但令當時醫學界困惑的是,這些疾病通常只襲擊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群,如癌症病人、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的人。這令人大惑不解的病歷,發表在美國CD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期刊(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MMWR)之上,引起了熱烈的回響,且遠在東岸的紐約也出現了類似的患者。